- 医院电话: 028-86277120
- 医院地址: 成都市武都路3号
- 技术支持 天健世纪
近日,在成都八一骨科医院的诊室里,一名6岁男孩儿因玩充气城堡摔倒,导致右手臂骨折,出现明显的畸形、肿胀。我院骨三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胡玉辉仅仅一拉一折,“咔咔”一声,短短几分钟,就让哭天喊地的男孩儿逐渐平静,面对医生的询问,小男孩连连表示“不痛了!”。
出 圈 骨折不手术,中医正骨频上热搜 中医正骨的视频经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账号,以及封面新闻、红星新闻、成都发布等主流媒体传播后,迅速登上了抖音同城热搜榜第一、微博本地热搜榜!网友纷纷评论“中医太神奇了!”“传统中医正骨是患者的福音啊!”“中医真的需要发扬光大”,等等。 在成都八一骨科医院,骨折患者不开刀、不手术,仅仅手法复位的患者随处可见,下到2岁的孩童,上到90余岁的老人,得益于中医正骨的患者比比皆是。而为他们采取的治疗方法正是首批国家级中医学术流派、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天佐正骨疗法”)。 溯 源 400年匠心传承的力量 “天佐正骨疗法”起源于内蒙古,由何氏先辈蒙古族特呼尔氏创立,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特呼尔氏系蒙古族医学世家,每代均有在军中任医官。由于古代蒙古族从事畜牧业和狩猎业,在骑马、射箭、摔跤中经常发生骨折、脱臼、脑震荡等创伤,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正骨及治伤经验。 1644年特呼尔氏家族跟随清军入关,“特呼尔氏骨科”就此来到四川。“天佐正骨疗法”是何天佐根据“特呼尔氏骨科”历代祖传经验和自身临床实践探索总结而来,其诊疗理论新颖,正骨手法独特,方药剂型丰富,填补了中药制剂的有关空白。如今专方专药共4类28种,其中21种已纳入省市医保。 1981年11月,何天佐特征入伍,正式成为成都军区体工队卫生所的一名军医。他传承的祖传骨科技艺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跨进军营。1982年,经军区体工队批准,何天佐在参与完成体工队队员保障的同时,开始接诊地方骨科患者。随着地方患者越来越多,1986年成都八一骨科医院(原成都军区成都八一骨科医院)应运而生,“天佐正骨疗法”在军内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传 承 非遗传承在“四省五市”落地生根 2011年6月,“天佐正骨疗法”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3年—2017年,“天佐正骨疗法”先后列入福建厦门市、湖南衡阳市和益阳市、福建省等“一省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奠定了异地传承的坚实基础。据了解,从2016年至今,“天佐正骨疗法”先后在四省五市建立五个省外传承工作站。 2016年8月,“天佐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成都八一骨科医院院长马云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中医流派国际论坛”,做《疗效是硬道理》专题发言,更是让世界倾听中华传统医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天佐正骨疗法”的声音。
发 展 结合现代科技,非遗绽放新活力 传统医学的传承基本都是师带徒、授课、演示的方式,而难以重复、难以量化是传承中的难点之一。传统技艺如何更好地传承?如何让传统技艺绽放新活力?也是马云院长一直思考的问题。 随着AI、数字医学、混合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传统医学向智慧医学跨进也变成了现实。近年来,医院也在积极探索“天佐正骨疗法”与三维数字化技术的融合,使正骨技法变得更加立体与形象,能使学习者更快掌握疗法的精髓。在专方专药方面,医院新的制剂也在研发与扩充之中,如希舒敏是中医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研发的喷雾,可缓解临床极少数患者在使用院内制剂中出现的接触性皮炎。 历经400多年的“天佐正骨疗法”,它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技术的应用,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这条传承之路上,每一代传承人都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与热情,才能让这项宝贵的遗产得以延续至今。中医正骨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天佐正骨疗法”焕发新的活力。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32号